2月3日,工作部邀请专家就活动名称以及举办模式进行了深度探讨后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推出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活动。
经过一年的迭代和推广,目前,APP已经积累了19万用户数。同时重构了伙伴项目工作台,通过向导式界面提升伙伴作业效率。
为了支撑伙伴更高效的进行业务拓展和移动端作业,今年一月,我们上线了伙伴工作台板块面向NA用户,华为将强化与客户和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深入到价值场景中,以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共同做深、做强、做广行业解决方案。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势必将催生出更多的新需求、新能力、新机遇。02深扎根,研精品,共聚力,赢未来2023华为政企旗舰产品与解决方案发布为更好地承接携手伙伴深耕三类市场的战略,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何达炳指出,华为将在NA市场提供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与场景化解决方案,在商业市场提供适销的产品及小而美方案,在分销市场提供基于6易的全新坤灵产品,希望通过全面携手伙伴,共赢三大机遇。华为希望通过打造更多这种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与场景化解决方案,助力NA客户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创造行业新价值。
此外,针对伙伴业务拓展过程中,尤其在营销方面存在的诸多痛点,华为推出伙伴营销工作台和亿企飞APP,全方位助力伙伴更专业、更自主、更高效的营销。同时要建设好面向解决方案伙伴的12345支持与服务体系。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汇报。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李强蔡奇丁薛祥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做好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要继续发挥好制定经济工作重大方针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丁薛祥出席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会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做好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从一季度数据看,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55.24亿元,增长10.3%,增速快于规上工业5.9个百分点。
从2022年全年GDP总量看,重庆近年来超过广州成为全国第四城,今年一季度,广州反超重庆31.03亿元,再回第四城,不过,与去年一季度GDP广州超重庆的353.84亿元相比,两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未来竞争或更激烈。城市经济复苏,深圳增速领跑在一季度十强城市中,有六个城市GDP增速跑赢或等于全国水平(4.5%),从高到低依次为深圳(6.5%)、成都(5.3%)、南京(5.2%)、重庆(4.7%)、杭州(4.6%)、武汉(4.5%),其余四个城市GDP增速情况分别为北京(3.1%)、上海(3.0%)、苏州(1.9%)、广州(1.8%)。
对比两城市的产业发展,杭州侧重发展服务业、武汉侧重发展工业。从增长速度看,成都一季度GDP增速在十强城市中位居第二,其第三产业增加值3667.18亿元,增长7.3%,增加值和增速在三大产业中均最高,同时,该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新兴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城市轨道车辆、智能电视、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4.8倍、3.9倍、23.1%。其实,去年一季度,武汉以3960.11亿元的GDP总量排在全国第十,彼时,杭州为全国第八,GDP为4539亿元,而到2022年末,武汉连进两位,超过杭州跃居全国第八,杭州则为第九。梳理2022年同期位次与2022年全年位次发现,上海、北京、深圳的前三格局稳定,上海去年一季度GDP突破万亿,今年在此基础上增长了3.0%,目前上海也是唯一一个一季度GDP突破万亿的城市。与2022年全年GDP增速相比,除苏州外,其余9个城市一季度GDP增速均高于去年全年,呈现经济复苏态势,部分城市如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的一季度GDP增速比去年全年提升超3个百分点。南京的增速强劲来自于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成效。
从GDP增速看,十城中,深圳、成都、南京、重庆、杭州、武汉等六城跑赢或等于全国水平,其中,深圳以6.5%的增速领跑。同时,也与深圳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关,如,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3868.2亿元,增长20.3%,占同期深圳出口总值的76.5%,此外,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合计出口219.4亿元,增长120.6%。
在2022年重庆GDP超广州跃居全国第四后,今年一季度广州反超重庆,重新成为全国第四城;成都超苏州位居全国第六;杭州在去年被武汉超越后,今年一季度扭转局面,超过武汉居全国第八。但需注意的是,广州、重庆两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差别较大。
深圳的增速领跑,一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另外,从产业因素看,深圳今年一季度三产的拉动效应明显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35亿元,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49.24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17.60亿元,同比增长7.6%。在第三名以外,围绕第四、六、八的竞争较为激烈。
此外,一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1%,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3.8个百分点。与全国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深圳服务业尤其是接触性服务业快速恢复,拉动经济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7.99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餐饮收入增长26.5%。随着各大城市陆续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截至目前,一季度GDP十强城市已出炉,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成都、苏州、杭州、武汉、南京,成员构成与去年同期以及去年全年相比并无变化,但位次则出现一定程度的洗牌。一季度,杭州GDP超过武汉405.31亿元,成为全国第八城。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城市轨道车辆分别增长124.3%、54.6%、67.1%、49.9%、46.0%。其中,出口5057.0亿元,增长23.8%。
两者面积相差较大,广州的第三产业发展优于重庆,一季度,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59.34亿元,重庆则为4023.96亿元,同时,一季度,重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8.78亿元,广州则为50.42亿元。在南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驱动被多次提及,其中,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攻坚突破,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是未来五年的重点攻坚突破之一。
数据显示,一季度,杭州服务业增加值3402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GDP2.3个百分点,武汉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80.95亿元,增长5.1%;从第二产业增加值看,杭州为1268亿元,下降1.5%,武汉为1762.34亿元,增长3.3%。今年一季度,成都GDP以80.18亿元的优势超过苏州成为全国第六,此前,在2020年一季度,成都GDP也曾超过苏州101.64亿元,跃升全国第六。
来自深圳海关的数据显示,深圳一季度外贸开局良好的背后,有十大贸易伙伴的普遍增长,数据显示,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呈2位数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增速较快,进出口2044.1亿元,增长23%,占25.7%。广州、重庆在角逐全国第四城上差距不断缩小。此外,在今年一季度杭州再回第八的背景下,杭州、武汉的GDP增速其实相差不大,未来围绕第八城的竞争或继续维持你追我赶态势。此外,一季度深圳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43.3%,拉动广东外贸增长3.1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0%,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活跃制造业投资增长36.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2%,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39.3%。不过,从去年一季度和全年看,苏州一直超过成都坚守全国第六城,且去年一季度,苏州GDP高出成都241.71亿元。
位次格局:前三稳定,第四、六、八竞争激烈按GDP总量从高到低排序,十城格局依次为上海(10536.22亿元)、北京(9947.7亿元)、深圳(7772.19亿元)、广州(6963.92亿元)、重庆(6932.89亿元)、成都(5266.82亿元)、苏州(5186.64亿元)、杭州(4723亿元)、武汉(4317.69亿元)、南京(4230.24亿元)。同时,深圳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也反映预期与信心的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与不少外向型经济城市受外部冲击拖累经济不同,深圳一季度外贸表现良好全市进出口总额7967.6亿元,同比增长7.4%。此外,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服务明显恢复,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2.1%。